生料均化庫設計建造的優劣,影響很大 詳細介紹
均化設備是干法制造水泥水泥的過程中必備設備,可以起到穩定入窖生料成分的作用。穩定生料成分的意義在于穩定的燒成熟料,所以均化設備又是水泥生產廠的基礎設備。均化設備在工作的時候一般才用空氣攪拌的方式,當生料粉向下卸落的時候,充分混合。利用不同流向的空氣使得料面傾斜,以達到徑向混合均化的目的。均化庫是干法水泥生產重要的工藝和中心環節,均化庫將出磨的生料充氣攪拌,使均化后的生料各種性能指標能滿足入窯生料的要求。均化庫要滿足生料均化和卸料的要求。均化庫的主要結構組成由庫頂分配器、庫內充氣箱、庫底卸料裝置、充氣計量倉、荷重傳感器、手動閘板閥、氣動開關閥、電控氣動流量閥、輸送斜槽和庫內外充氣管路系統及配件組成。
生料均化是生產均化鏈中為重要的工藝環節,其對提高水泥熟料產量,確保水泥質量的穩定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因而,生料均化庫設計建造的優劣,直接關系到均化效果的好壞,能否保證入窯生料成分的高度均勻,而終完成整個生料均化鏈的全部任務。尤其是在石灰石預均化堆場建設不到位的生產線上,則顯得更為重要。
關于生料均化庫的建造要點如下:
庫壁幾乎全都采用滑模施工,而骨模施工又有許多不同的方法。庫壁可以在單一通道上從基礎的表面一直至庫頂進行滑模施工。在圓錐的支撐處,因庫壁厚度有變化,需重新制模,但這可以通過安裝預制模板而在幾個小時內完成,因此滑模施工不會受到太大的干擾。圓錐是后施工的,由于材料必須運到庫壁上—這就增加了費用,但這對于現代化的快速移動起吊設備而言,并不重要。這種建筑方法的一個優點是,對圓錐的施工可保護其不受風和氣候的影響。另一種建筑方法是按上述提供的方法進行滑模施工。但在圓錐的頂部會干擾施工。這種建筑模式對建造多倉庫尤其重要。如果庫壁底端到圓錐支撐點間的高差并不太大,那么可通過現澆混凝土結構進行預制,通常只作到與圓錐底部的結合處,這以上的庫壁可繼續采用滑模施工。
圓錐可用兩種方工建造。一種是傳統的支模方法,利用腳手架進行現澆混凝土施工。這種方法有很多缺點。對錐體表面現場支撐很費力,且花費大。還有一個問題是,錐體與水平的夾角,比如說60°,是需要頂部支模呢,還是發裝可替代模板肋型膨脹金屬就行呢?兩種方法花費都較大。另外搭腳手架也是一筆開支,特別是對架高的錐,會增加腳手架高度,這此都是必須要考慮到的。
圓錐是由十二個預制件組成,預制件中心也是呈凹狀的,使得它們與閘壁的彎曲能很好地吻合。這些部件放圓錐側壁由塔架進行固定,或者反預制件放在所需的位置,然后用與壁庫相連的拉桿進行加固。當全部預制件放在所需的位置,然后,應在錐體的底部澆注一層混凝土,當沿著庫壁的肓部進行澆注,然后沿著單個預制所形成的放射狀徑向縫隙澆注混凝土,這樣錐體方算構筑完畢。